华中首个!中国建筑科技馆STEAM暑期建筑创造营拓展文旅新空间
阅读次数:200      时间:2023-07-25 12:42:37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张翀 通讯员 盖伟涛 刘芳

  在炎热暑假,如何缓解学生无人看管的“暑期焦虑”,助力国家“双减”政策落地提效?文化场馆又应该如何主动融入教育体系,促进文化、旅游、教育深度跨界融合?中国建筑科技馆,以更加开放的思维探索新路径,聚焦激发青少年独有的创造力,联合专业建筑设计师团队,自主研发推出华中地区首个建筑主题的STEAM暑期创造营。

图片5.png 

  本次创造营,以专题讲座、建造工坊与户外研学相结合的形式,融参观与体验、学习与娱乐、科学与文化于一体,通过跨学科研究、游戏、制作、搭建等丰富多彩的课程活动,最大限度激发儿童独有的创造力。近100位青少年前后将分为6期参加,每期按照1:3的师生比例组织小班化活动,服务对象主要是7-14岁的中小学生,重点是无人照管的双职工家庭、外来务工家庭等,确保孩子能够安全愉悦的边玩边学、过快乐暑假!

7月18日,首期创造营在中国建筑科技馆顺利开营,16位小朋友挥手告别家长,正式开启了为期4天的创造营之旅,也标志着系列活动正式拉开了序幕。“我们的创造营活动并非要打造成为学校的第三学期,而是充分深挖场馆自身展教资源,有效衔接学校教育,以青少年喜欢的方式设置科普研学课程,让他们沉浸式探索体验,在玩中学、在学中思、在思中悟。在团队合作中,孩子们将调动自己所有潜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拓展自己的思维并交流创意。”中国建筑科技馆科普负责人介绍说。

图片6.png 

  “我们致力于启迪孩子设计思维,培养观察世界、感受美的能力,激发拓展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孩子在不断探索中接受挑战、体验挫折、收获成果。”本次创造营的课程设计师钱闽说。

  活动首日以“玩转地图、定向探知”为主题,小朋友自由组队开启破冰之旅,参观中国建筑科技馆,穿梭7000年的建筑历史长廊,认知空间方位,理解自己的身体与建筑之间的尺度比例;并通过图形思维方法,将文字语言转换为符号图例,绘制富有童趣的应县木塔、央视大楼等地标建筑。他们根据地图上建筑场所行走的路线,初步建立方位感和地标之间的认知关系,手工制作立体的建筑场所认知地图。他们充满童真智趣的图绘好像一个个绘本故事,讲述了他们眼里认知场所以及接收到的丰富信息。

  翌日以“古建探寻、为它建造”为主题,小朋友在武汉龙泉山楚王墓文化遗址公园,开展户外研学,了解明初至明末的建筑营造知识以及当时武汉地区的社会文化,在亲近自然生态中聆听建筑背后的千年历史回响。通过揭秘《疯狂动物城》影片中的空间,小朋友设想一种小怪物,赋予其独特的个性和超能力,对其气候饮食习性做出生动描述,在此基础上设计出功能合理、趣味十足的建筑空间。“为它建造”的过程,也是他们充分发挥天性,展现天马行空创造力的过程。

  第三日以“叠高跨远、木塔循迹”为主题,小朋友了解“身边的结构学”,在心中留下趣味力学结构原理的初印象。比如薯片为什么要做成马鞍形双曲面?蜘蛛网和航空母舰飞机起降的关系?他们也使用模块化定制教具来搭建高耸的结构模型,分组竞赛,比比谁的模型搭的更高!他们还聆听中国塔的历史故事,搭建现代抽象的木塔,锻炼团队合作意识,体会力与美的多元统一。

  第四日以“巧妙穹顶、纸板派对”为主题,小朋友认知巧妙的“达·芬奇穹顶”这种互锁结构,探寻清明上河图里木拱桥的杠作原理;并使用九十片专门研制的木杆件进行团队作业,齐心合力一起完成酷炫的穹顶搭建。过程中不需要任何绳索或铆钉的连接,仅仅靠木杆件自身的巧妙组合方式,受力相互作用就能够让杆件越抬越高,直到形成完美的几何穹顶的形状!

  结营仪式的现场,小朋友自由发挥的创意达到高潮!他们利用环保瓦楞纸板创作头戴式装备,充分释放“孩子气”的天性,举办了一场创意十足的派对。他们也和中国建筑科技馆的策展人、活动设计师一起,为自己的作品布展并合影,回顾四天的创造营成长之旅,享受成果展出的仪式感和收获喜悦。

  本期创造营提供了良好的研学活动体验,开启了青少年心灵与城市、与历史、与科技文化的交响。“活动好好玩!与学校里的课程学习有很大不同。我在活动中认识了新的小伙伴,也尝试了很多新奇有趣的空间玩法。是不是任何事情刚开始就有结束?我不希望科技馆夏令营结束!”来自武昌黄鹤书院的营员王楚宁开心地说。

  “活动由浅入深,注重思维启迪和建立多维度的欣赏角度,让孩子自由畅想、发挥天性。孩子也从害羞懵懂到自信演讲,在活动中收获了友谊和愉悦,也收获了知识和成长。”营员沫沫的妈妈坦言:“这个活动和体验都非常难得,在挑战达·芬奇穹顶第三层的搭建过程中,甚至失败的体验也尤其珍贵!”

  中国建筑科技馆馆长连红表示,文化场馆是优质的研学旅游和文化教育资源,如何在暑期发挥自身禀赋优势,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服务广大群众?本期创造营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通过活动,开启了科技馆实践、体验自然、研学旅行的“双减”新格局,让无处安放的“暑期焦虑”得到缓解,也让青少年探寻与自己生活城市的真实连接,建立与文化场馆、科技技术、自然生态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创造的能力,推动综合素质提升和全面发展。

  中国建筑科技馆坚持科普惠民、文化惠民,依托建筑文化旅游资源,以“教育+科普+研学+”的教学理念,多措并举推动文化、旅游与教育领域的融合发展,将创造力与建筑科技文化的火种播散到孩子们的心中,点燃青少年科技强国梦。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