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馆设计分层次教育活动的实践研究概况
阅读次数:259      时间:2022-12-27 18:16:04


研究背景

2017年年初,新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正式颁布,新课标的明显变化之一就是增加了1~2年级学段,将小学科学课划分为三个学段,分别为1~2年级、3~4年级、5~6年级。学段的增多直接影响的就是小学科学的课程内容体系,使其更为细化,课程教学对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学生的针对性变得更强。基于这样的变化,一直以来作为学校教育重要补充的科技馆教育也应该体现出一定程度的层次性,以此来适应新时期新课标下馆校结合的需要。

image.png 

研究方法

文献法

  笔者在确定了研究问题以后就开始搜寻关于分层次教育活动以及馆校结合的相关文献资料。资料一方面来源网路,比如中国知网;另一方面也来自历届科技馆论坛的论文集。搜寻好文献后笔者先将所得文献进行阅读整理,然后进行一些理论的分析,筛选笔者认为有价值的文献进行二次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

案例分析法

  作为一名合肥市科技馆的科普辅导员,笔者在科技馆的日常工作中设计并实施了关于浮力问题的“谁主沉浮”分层次系列教育活动。然后通过分析案例进行研究,总结了一些经验,也得出了一些结论。

研究意义

满足新时期下馆校结合的需要

  2017年为了适应新时期课程改革的需要,教育部重新修订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新课标相比以往变化颇多,最大的变化之一就是将原来三年级开始学习的科学课程变为一年级就开始学习。这个变化体现出对低龄儿童进行科学教育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在这样的情况下,科技馆教育作为社会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必须适应这样的变化。特别是在新课标实施的初期,部分学校急需落实对低龄儿童的科学教育,但苦于自身的教育资源有限,成果不明显。科技馆更加应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特别是低龄儿童群体设计并实施不同层次的教育活动,以满足学校的需要,这同时也是当前如火如荼的馆校结合的重要发展方向。

满足科技馆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科技馆教育有别于正规的学校教育,它是一种非正规教育。虽然在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下它无法取代学校在教育领域的核心地位,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已经成为目前我国最重要的社会教育形式之一。但是科技馆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说科技馆教育的对象身份复杂,针对性不强。这是科技馆本身的性质决定的。由于科技馆的定位是一个社会场馆,来馆的游客无论是身份还是年龄、教育程度区别都很大,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国内大部分的科技馆教育已经把受众主要群体定位为中小学生,姑且不论这样的目标定位是否有待商榷,但即使是中小学生群体,他们之间的差距也非常大,对科学的理解能力自然也是参差不齐,所以科技馆普惠性的教育自然也是差强人意。在这样的情况下,分层次性教育所具有的针对性能有效缓解这个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作为科技馆教育发展的一个方向。

满足科技馆教育活动发展的需要

  教育活动是科技馆的灵魂,各色各样的教育活动可以极大地促进观众对科学的兴趣,所以教育活动对科技馆教育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目前科技馆行业的教育活动形式很多,有基于展品的展台活动,有在舞台表演的科普剧、科普秀等,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已然成为科技馆教育的一个重要名片。但是目前业界对科技馆教育活动的研究偏向于活动的形式和活动的主题,很少有关于教育活动体系的探索。而关于分层次教育活动的研究就可以深化科技馆教育活动研究的广度,满足科技馆教育活动自身发展的需要。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