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技馆多元化的课程开发策略
阅读次数:228      时间:2023-01-06 08:54:28

目前,科技馆的常规教育活动以自主研发为主,向公众免费开放预约。除此之外,我们还有馆校合作、馆企合作等多种合作开发活动的形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对标课标,有效拓展知识,提升专业程度。

图片1.png 

(一)自主研发

  首先,科技馆教育活动的自主研发拥有很大优势,也最能够体现场馆特色。我们的每一个展品都有自己的故事,蕴含科学的原理。工作人员拥有讲解员和教育活动实施者的双重身份,我们对于展品本身非常了解,能够迅速挖掘到观众感兴趣的热门展品展项,以此为切入点,进行相关的课程开发。通过展品体验来引入主题,这是在学校和学习机构都无法做到的。

  其次,教室中的科学课程只是我们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之一。除此之外,还有基于展品展项的“科学列车”、面向公众的“科学 live 秀表演”、专题讲座“达人带你逛”等不同的活动形式。如果将这些形式中相关的主题教育活动作为模块化资源一一罗列出来,通过整合,就可以实现不同形式的搭配,如“展区参观+课程 DIY”“展区参观+科学 live秀”“达人讲座+科学课程”等。这样的组合形式可以更好地丰富青少年观众的教育活动体验,满足定制化的需求。

而就科学课程来说,一般以“基础授课+DIY/实验”的方式进行,授课内容作为模块 1,DIY/实验作为模块 2。学生只有了解了基础知识,才能有目标地去开展实验或制作模型。其中,DIY/实验(模块 2)的选择是很多元化的。我们可以就课程本身内容(模块 1)匹配相应的 DIY 制作(模块 2),如“呼吸系统”课程可以配肺部模型 DIY;也可以基于系列课程的大主题“疫情防控科普”来选择DIY/实验(模块 2),如系列课程中每一节内容都可选择匹配新冠肺炎防治宣传立体书 DIY。鉴于受众关注的侧重点或兴趣点不同,可以在科学教师的指导下搭配课程主题与 DIY 的内容,实现主题科学课程的模块化定制。

(二)馆校合作

  馆校合作是科技馆的一个常规品牌项目,通过学校和科技馆签约合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从而达到更好的科普教育效果。

  馆校合作分为“走进来”和“走出去”两个方面。“走进来”是指每年签约学校都会派出科学教师来科技馆参与“博老师研习会”活动,聆听全程讲解,熟悉场馆资源,体验几个不同形式的教育活动,获得一些新的灵感。学校教师可以根据感兴趣的展品展项,结合课标内的课程内容,进行基于展品的校本课程设计,并有机会带学生前来试课体验。优秀的课程方案将会汇编成册,统一表彰,这些资料也将成为未来科技馆教育活动策划的重要参考,它们让我们更直观地看到学生在学校里学什么、怎么学,作为一名专业的教师应该如何去策划一场教育活动,同时也为我们已有教育活动的专业性提升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而“走出去”则是科技馆将我们的活动带进校园,形成良性的互动,辐射更多的受众。与这次疫情相关的教育活动设计,主要涉及到医学、生物学方面的知识,如果能借助馆校合作的平台,邀请到专业的健康教师或生物教师参与到活动设计中,对我们科普的专业性将会有很大的提升作用。

(三)馆企合作

  馆企合作是科技馆与一些相关企业签约达成共同开展科普活动的协议,是“利用馆企双方各自的优势,通力合作,逐渐形成科普社会化新格局”的有效途径,促进产业发展与科普教育的双赢。因此,特别需要注意选择那些既有产业典型代表性意义,又有社会责任感、热心科普公益的企业及防疫机构。

  现有的馆企合作形式已有不少,一方面,企业可以借助科技馆的平台进行科普教育推广,如每年暑期都会举办的“巴斯夫小小化学家”活动;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为场馆提供一些课程资源或是进入企业参观学习的机会,如常规活动“科学实验室”由科技馆来进行教育活动实施的一项活动。现在要开发关于疫情防控的主题科普活动课程,更需要有意识地去发现当前在防疫抗疫战中有作为、有担当的专业性的企业资源、产业资源,借助科技场馆这一普及性的平台建立起大众与行业企业之间的互动。这不仅局限于邀请企业或防疫机构专家进行与疫情相关的科普讲座、带领观众参观了解企业研发的最新防疫设备和产品之类,更重要的是可以为青少年观众提供更加专业、更趋多元化的科普体验的机会。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