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不符合儿童认知规律过早学科化,是指在儿童低龄期进行强制的知识灌输行为,让儿童失去了天性的释放和探索创新的精神。小学教育中的“科学课”是综合性课程,并未进行分科,这是根据儿童认知规律所做的教学内容设计。根据皮亚杰认知理论分析,低龄儿童的认知是通过游戏,而非专业学科的工作。过早接触学科化的内容,使得儿童面对枯燥的知识内容被动学习。虽然科技馆的教育内容主要体现在科学技术领域,但科技馆儿童展厅的受众是儿童,特别是低年龄段儿童。如何既让孩子们对科学技术产生兴趣,同时兼顾他们在此阶段的生理心理发展,是科技馆儿童展厅设计时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某些科技馆会在儿童展厅设置“探秘大自然”展区,其中会用提问题的方式设置“树里住着谁”“猜猜这是谁的脚印”等展项。虽然生动活泼的互动形式能够吸引儿童的注意,但仔细查看其中的图文与多媒体资料内容,仅是对不同生物物种及其生活环境的分类介绍,有时还包含非常专业的学术名词术语,让儿童观众无法理解。孩子们更愿意思考:为什么小动物们长得不一样呢?什么是“进化”?达尔文是怎么在旅行中获得进化学说的启发呢?所以过早强调科学性和学科化,仅关注在科学、技术、数学、工程等方面的启蒙教育还远远不够,也需要满足孩子们在历史、地理、人文、语言、社会活动等方面对于真实生活场景下的各种探索兴趣点。
教育内涵欠缺过度娱乐化的科技馆儿童展厅往往十分吵闹,甚至让孩子们体验各种惊险刺激的真实或虚拟项目活动。传统的儿童展厅设计,仅考虑给孩子们打造一个充分娱乐、自由活动的空间,根据不同年龄段设置一些动手动脑的科学装置或游戏,且往往将卡通动画元素覆盖整个展览。例如设置“梦幻童话城堡”“公主历险记”等空间,将西方舶来文化生硬地放进科技馆儿童展厅,潜移默化地固化了儿童的想象空间。过度娱乐化的展品变成了游艺机,将游戏、娱乐当作目的,背离了教育的初衷。过度娱乐化的环境场景也不能营造出“在哪里用,就在哪里学”的学习情境。不少国内的科技馆儿童展厅在设计内容与形式上简单雷同,且很多并未与儿童游乐园进行真正区分,教育内涵欠缺。
从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和儿童教育学理论出发,就国内儿童博物馆、科技馆儿童展厅现存问题进行溯源,提出问题并用理论规约,同时结合优秀的实践经验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为儿童博物馆、科技馆儿童展厅的设计提供指导性方向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