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水平是防疫抗疫的重要基础,科普场馆作为科普工作主阵地,在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教育和科技交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突发,新媒体传播渠道成为科普工作的重要手段,应急科普“主战场”相应从线下转至线上,科技馆暂停开放的公告也标志着线上应急科普活动的快速启动。在此次应急科普工作中,一些综合科普场馆率先联合起来,在闭馆期间及时组织了线上活动,例如中国科技馆通过微信平台打造了线上的“永不闭馆”活动,吸引了全国200余家科技馆、近60家博物馆联动;长三角科普场馆联盟80家场馆与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馆联盟联动推出了线上有奖竞答活动。这些线上科普活动取得较好的效果和反响,也突显了科技馆在应急科普方面的优势,具体分析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科技馆的社会影响力,为应急科普提供了广泛的受众基础。2018年度全国科普统计数据表明,公众参与科技活动积极性不断提高,全国科普事业稳定发展,科普场馆规模不断扩大,参观人数持续增加。2018年全国共有包括科技馆和科学技术类博物馆在内的科普场馆1461个,比2017年增加22个。
科技馆参观人次同比增长21.18%,科学技术类博物馆参观人次同比增长0.27%。二是科技馆的资源优势为应急科普的快速响应提供了保障。多数科技馆在健康、安全、环保等领域的互动体验展项资源和教育活动资源,为突发公共事件不同阶段的科普宣传、培训等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资源储备,特别是针对事件爆发前进行科普教育,可有效提升公众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防范意识。另外科技馆作为公众服务平台,汇集了各行业的科技工作者、科普工作者、媒体工作者,这些人才资源掌握着直接对应对突发公众事件的科学知识、技能以及传播渠道,这些资源优势保障了科技馆具备快速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三是科技馆与社会化机构的合作模式,为应急科普传播的影响力和内容的权威性提供了有力支撑。科技馆作为公众终身教育的场所,为满足不同年龄层级公众的需求,需要与社会联动,开发出有针对性的展教资源,并不断促进科普资源的社会化融合发展。目前科技馆体系已形成比较完善的馆校(院)合作、馆企合作、馆际合作、馆媒合作等合作模式,这些合作模式为优质科普资源的共建共享提供了发展空间,群策群力的共建模式也为科普资源权威性奠定了基础。
四是科技馆以公众为中心、满足公众多元化科普需求的特点,确保了应急科普在内容、传播方式和手段等方面的有效性。科技馆的发展要与时俱进,要以公众需求导向,开展有针对性的、满足公众多元化需求的科普活动,并把科技馆的教育嵌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科技馆的这些发展趋势特点,有利于提升应急科普的接受度和精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