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感世界”沉浸式科技艺术体验展 刘成贺摄
近段时间,南京市科协以开展主题教育推动科教资源进社会、推动以院士为代表的科技工作者参与和支持科普事业发展取得实效,让科普活动更多地走进社区、乡村、生产和生活。
南京市科协解决重难点问题,办人民满意的科普场馆。面向学校、社区、市民游客和共建单位调查研究、广泛征集科普场馆意见和建议。针对暑期参观客流激增情况,提前制定短期激增客流应对方案,丰富科普展项供给;针对停车难和场馆休闲消费供给不足问题,优化升级配套服务,开放员工停车场,并与邻近单位协调共享。同时,南京市科协不断加大资源供给,做好“双减”加法,积极策划多种类型活动,面向全市青少年策划开展“科学实验秀”“跟我玩科学”“口袋里的科学”等品牌活动100场次,参与青少年逾万人;“七彩夏日科普行”采取“一日营”的形式,以社区为单位组织未成年人深度参观科技馆、观看科技特效电影和科学实验秀,策划开展“科技拥军”专场活动两场,服务80个军人家庭。
整合集聚资源,建强服务平台也是促进主题教育取得实效的重要方面。南京市科协通过走访调研、问卷调查,进一步明确以各区科协牵头统筹整合本区科技与科普活动资源,专业化维护实践中心科技与科普服务平台,明确平台建设的标准和工作规范;整合现有科普资源,将科普画廊、电子科普画廊、社区科普e站、科普书屋、科普活动室等科普基础设施资源和科协大讲堂“科技志愿服务”项目等科普活动向中心(所、站)科技与科普服务平台倾斜集中;促进科普资源下沉落地本地社区,推进滨江花园社区卢龙山庄“社区科普公园”项目建设。
为增强科普大众性,深入基层强基础,南京市科协推动科普科技资源向基层延伸,各支部主动与结对社区党支部对接,了解梳理基层暑期针对青少年的科普服务需求,共同商定提供服务内容和形式,为结对社区近1000个家庭的孩子提供丰富多彩的暑假科普体验;鼓楼区在社区开办“科普大学”和“一街一特”微科普馆,为市民打造沉浸式科普基地被《人民日报》报道;科普大篷车满载科普展教品,频繁穿梭在社区和乡村,将科普展品和科普课程带到偏远地区群众身边。
为建设大联合、大协作的合作模式,由南京科技馆牵头组建南京现代科普场馆联盟,现有62家成员单位,初步形成覆盖全市各区的科普设施体系,2023年上半年联盟共计接待550多万参观人次,联盟成员单位推出丰富多彩的暑期科普系列活动近400场次;联合在宁高校,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团体,开展“地学之夏”“精彩视界”“扬帆起航”“小小物理家”“小小发明家”“小小急救员”“禁毒小课堂”等系列主题科普活动;联合市教育局举办“爱上科技”夏令营活动;引社会资源“活水”,联合科普企业,在科普基地共同策划“大江行地--多姿多彩的长江生物”巡展、“超感世界”沉浸式科技艺术体验展等,获得社会和经济效益双丰收。(记者 夏文燕)
来源:江苏科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