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山西省民俗博物馆:领略三晋大地民俗文化的瑰宝殿堂
阅读次数:190      时间:2024-10-19 09:51:23

        

        山西省民俗博物馆有着丰富的历史变迁。其前身可追溯至清光绪八年(1882 年)由张之洞倡议在崇善寺废墟上新建的文庙。1919 年被辟为省图书博物馆,之后又历经多次更名,如山西省民众教育馆、山西省新民教育馆等。新中国成立后,曾改为山西省博物馆,2003 年正式成立山西省民俗博物馆。在不同历史时期,其功能不断转变,从祭祀孔子的文庙到文化教育场所,再到如今展示山西民俗文化的重要阵地。

      建筑之美与文化底蕴

         1、古朴典雅的建筑格局

        山西省民俗博物馆的建筑格局独具特色。照壁正中镶有黄蓝绿三色琉璃制作的四方琉璃贴面方心,绘有流云海水、双龙戏珠图案,十分精美。六角亭为木柱梁架结构,原是崇善寺遗存,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历史悠久。棂星门建于石阶高台上,门檐下两面蓝底金字匾额分别书有楷体、篆体 “棂星门” 三字,三座棂星门间墙上镶有 4 个绿琉璃团龙,形态各异,制作工艺精致。大成门是太原文庙的第二道门,中为大成门,两旁为掖门。大成殿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单檐歇山顶,琉璃剪边,重昂斗拱,庄严雄伟。

        2、丰富的文化内涵

        馆内各处建筑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照壁、棂星门等建筑体现了古代对孔子的尊崇和对儒学的重视。展览反映出山西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比如在大成殿,各种文物陈列整齐,反映了山西人文荟萃的特色。整个博物馆重点突出了山西古建冠绝、戏剧渊薮等特色,展现了山西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这里不仅是文物的展示场所,更是传承和弘扬山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

      精彩展览与特色活动

        1、多样的展览内容

        山西省民俗博物馆的展览内容丰富多样。“千秋孔子展” 通过丰富的文物和详实的史料,展现了孔子的思想和其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清末民国服饰精品展” 则展示了那个时期的精美服饰,让人们领略到当时的时尚风格和社会风貌。老课本展带领观众回顾过去的教育历程,感受时代的变迁。此外,还有文物陈列展,展示了山西各地的珍贵文物,如古代的农具、家具、陶瓷器皿等,反映了山西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古建模型展则以精致的模型呈现了山西的古建筑之美,让人们对山西的传统建筑有更直观的了解。

        2、特色活动的魅力

        山西省民俗博物馆经常举办各类特色活动。2005 年春节期间,该馆举办了 “山西省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暨大型民俗风情活动”,邀请民间匠师现场表演展示,为省城春节增添了亮色。2019 年,由山西省民俗博物馆申报的 “中华滋味 —— 醋与生活的故事” 特展成功入选国家文物局公布的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主题展览征集推介项目。该展览以山西老陈醋为故事主线,展示了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以来发生在身边的日新月异的变化,以及老陈醋为代表的工匠精神和对传统文化的坚守。此外,博物馆还举办了 “夺宝奇兵 —— 我是寻宝小达人”“绘本 + 纸戏剧 + 汉服体验 + 布偶贴 + 拼图活动” 等面向小朋友的活动,以及 “笔下乾坤” 五人书法展等文化活动,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微信截图_20240625132728.jpg

     特色展品和独特魅力

        山西省民俗博物馆的特色展品是山西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展现了山西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1、古锁具展品:中国古代锁具制造技艺曾领先于世界,在山西省民俗博物馆中,锁具展品是一大特色。从最初单纯的安全保障延伸到民俗文化中的锁具,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这里可以看到从重石封穴、结绳锁物,到门闩、木锁、青铜锁、三簧锁、花旗锁、首饰锁等不同类型的锁具。这些锁具材质逐渐丰富,种类日趋繁多。其中,汉字造型的传统锁具匙孔,不仅增加了钥匙进入的难度,更反映了古代社会等级差别的符号,体现了森严的等级制度;簧片锁利用钥匙与弹簧片的几何关系与弹簧片自身的弹力作用,构思出巧妙的开启方式,具有相当高的技术水平,在我国沿用了千余年。此外,还有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锁具,如山西传统婚庆习俗中,嫁妆箱上常用的十二生肖锁,刻有囍和花好月圆等字样或纹饰的锁具,而陪嫁钥匙则是新媳妇掌控部分家庭财产的象征;为了消灾避邪、永葆平安,孩子满月或周岁时戴上长命锁,其仪式被称为挂锁;12周岁时摘掉出生时佩戴的长命锁标志着孩子已长大,要举行圆锁的仪式 。

        2、拴马桩展品:拴马桩是我国北方独有的民间石刻艺术品,山西省民俗博物馆的室外陈列有拴马桩。虽然对于山西拴马桩的地方特色缺少论述,只是单纯陈列,但它们作为园林美化效果很好。拴马桩的存在反映了过去山西地区的生活风貌,在农耕社会和商业活动中,马匹是重要的交通工具和劳动力,拴马桩的数量和雕刻精美程度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家庭或场所的经济实力和文化品味。

        3、与孔子文化相关展品:由于博物馆位于太原文庙内,与孔子文化相关的展品也是特色之一。在大成殿内设有高大的孔子塑像,陈列展示着孔子的生平事迹。这里的展品有助于参观者全面地了解孔子的一生,感受孔子文化的精髓。同时,这也体现了民俗文化与儒家文化的交融,在山西的民俗文化发展过程中,儒家思想的影响无处不在,如在教育、家庭伦理等方面的体现。

        未来展望与价值体现

         1、保护传承民俗文化的重要作用

        山西省民俗博物馆作为展示山西民俗文化的重要场所,在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博物馆通过收藏、展示大量的民俗文物和历史资料,如古代的农具、家具、陶瓷器皿等,以及有关山西省历史、文化、宗教等方面的资料,为后人保留了珍贵的历史记忆。这些展品不仅是物质文化遗产,更是山西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们见证了山西人民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的演变。

        其次,博物馆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如民俗讲座、民间艺术表演等,为民众提供了更多了解和体验山西民俗文化的机会。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民众的文化生活,还增强了民众对民俗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促进了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此外,博物馆对民间手工艺的保护也具有重要意义。山西的民间手工艺,如剪纸、澄泥砚、堆锦、刺绣、雕刻、木板年画、面塑等,是无形文化遗产的重要表现。博物馆通过记录民间手工艺人的经验与体会、生产制作过程,整理研究相关资料,出版论文与书刊等措施,对民间手工艺的非物质部分进行保护。同时,博物馆也对民间手工艺的艺术品进行保护,使这些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保存。

        2、对未来发展的期待

        在未来,山西省民俗博物馆有望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更大的发展。

        一是继续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例如,与学校合作,开展博物馆教育活动,让学生们从博物馆资源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培养自主学习和探索的意识,提高对自然以及人类文化的了解与热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与企业合作,探索市场化经营的路子,在保证博物馆公益性质的前提下,提高博物馆的运营能力和服务水平。

        二是不断创新展览形式和内容。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博物馆可以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为观众带来更加丰富、生动的参观体验。同时,博物馆可以根据观众的需求和兴趣,不断推出新的展览主题和内容,满足观众的文化需求。

        三是加强对民俗文化的研究和挖掘。博物馆可以组织专业的研究团队,深入研究山西民俗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挖掘更多的民俗文化资源,为展览和文化活动提供更加丰富的素材。

        四是提高博物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加强宣传推广,举办更多的特色活动,吸引更多的游客和观众前来参观,让山西省民俗博物馆成为展示山西民俗文化的重要窗口,为推动山西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