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漳州市博物馆:六大常设展览不容错过
阅读次数:209      时间:2024-12-21 09:19:17

        漳州市博物馆成立于1988年,位于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琥珀路与蜈蚣山路交叉口西,是一座集收藏、研究、展示、交流和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作为国家二级博物馆,漳州市博物馆不仅展示了漳州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脉络和文化风貌,还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馆藏吸引了众多历史爱好者、文化研究者和游客。本文将详细介绍漳州市博物馆的设计思路、展厅类型、特色展品、应用的新科技以及其文化意义。

        漳州市博物馆设计思路

        漳州市博物馆新馆的建筑造型巧妙地连接了漳州的历史与现实,用现代化的材料演绎了闽南传统民居的经典式样——“厝”。这种建筑风格源始于唐昭宗光化年间,屋脊以一条优美的弧线替换了中原建筑水平的直脊,墙壁则用红砖为材料,展现了闽南人坚韧、开朗、沉稳、豁达的性格。博物馆的建筑设计充分考虑了城市的历史记忆与空间意象,用钢铁打造的燕尾脊与通天的错落红砖撑起了整体的空间。站在博物馆的大厅,观众可以望到数十米高的屋顶如鱼骨般排列,这种高差形成了博物馆场域的神圣性与崇高感。新馆建筑面积达到36700平方米,内设6个专题展厅和2个临时展厅,成为目前福建省内建筑体量最大的博物馆。

企业微信截图_1713748369441.jpg

        漳州市博物馆展厅类型

        1、龙江长歌——漳州历史文化陈列

        “龙江长歌——漳州历史文化陈列”位于博物馆一、二层,展厅面积约1200平方米,展出漳州各历史时期的展品约1000件。展览系统展示了漳州历史的发展概貌、经济成就和文化成果。漳州位于福建省东南部,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闽南文化的发祥地、台胞主要祖籍地和著名侨乡。展览通过丰富的文物和多媒体手段,生动再现了漳州从史前时期到近现代的历史变迁,特别是唐代陈政、陈元光父子率军入漳,大规模开发,建置漳州以来的辉煌篇章。

        2、碧海云帆——漳州海上丝绸之路陈列

        “碧海云帆——漳州海上丝绸之路陈列”展示了漳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港口城市的悠久历史。自汉唐以来,漳州的社会经济和港口贸易不断发展;明代中后期,漳州月港成为中国东南沿海对外交通的枢纽口岸,形成国际性的贸易大港,与世界大航海时代新开辟的环球航线相连接。展览通过大量的文物、模型和多媒体互动,让观众深入了解漳州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

        3、宇内风华——漳州窑陶瓷艺术陈列

        “宇内风华——漳州窑陶瓷艺术陈列”展示了漳州陶瓷的历史和艺术成就。漳州陶瓷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外销瓷的重要产地。窑业生产兴起于宋元时期,鼎盛于明末清初,延续至清末民国。展览通过丰富的实物和图文资料,展示了漳州窑的各种瓷器,包括素雅静谧的单色釉瓷器和缤纷华丽的彩瓷,如青花、五彩、素三彩瓷等。这些瓷器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还远销海外,蜚声国际。

        4、漳台一家

        “漳台一家”展览深入阐述了漳台两地的历史文化渊源。漳州是台胞的主要祖籍地之一,台湾人口中有三分之一以上祖籍漳州。展览通过大量的历史文献、图片和实物,展示了漳州先民跨越海峡开发台湾的历史过程,以及漳台两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密切联系。展览不仅增进了海峡两岸的历史认同,还促进了两岸人民的情感交流。

        5、匠心天工——漳州雕塑艺术陈列

        “匠心天工——漳州雕塑艺术陈列”展示了漳州丰富的雕塑艺术遗产。漳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物彬焕,人文荟萃。展览通过石雕、木雕、玉雕、砖雕、泥塑、金银器等各类展品,展示了漳州先民在雕塑艺术方面的卓越成就。这些作品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还反映了漳州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历程。

        6、翰墨飘香——馆藏书画精品陈列

        “翰墨飘香——馆藏书画精品陈列”展示了漳州市博物馆丰富的书画收藏。展览涵盖了从史前时期的华安仙字岩画到近现代名家的书画作品,包括中国画、油画、漆画、版画、书法等。展览特别突出了明代黄道周的书法和清代诏安画派的独特风格,以及现代漳籍艺术家的新作。这些精品不仅展示了漳州书画艺术的源远流长,还体现了漳籍艺术家的创新精神。

        漳州市博物馆特色展品

        漳州木版年画:漳州木版年画是漳州市博物馆的重要特色展品之一。2006年,漳州木版年画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年画始于宋代,清代至民国初年进入繁荣时期。博物馆展出了《神荼郁垒》《天官赐福》《魁星点斗》《狮头衔剑》《老鼠嫁女》《司命灶君》等众多经典作品。展览中还搭建了一个传统闽南民居的模型,展示了年画与建筑之间的依附关系,并设置了一个电子触屏,让观众了解木版年画的历史演变与制作流程。

        漳州木偶头雕刻:漳州木偶头雕刻是另一项重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漳州木偶头雕刻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博物馆收藏了大量徐竹初父子的作品,徐氏家族是福建北派布袋艺术的杰出代表。徐竹初的木偶头造型设计吸取了漳州早期寺庙佛像雍容典雅的特点,线条流畅、饱满、明快。展览中的钟馗木偶头尤其引人注目,展现了徐氏父子对人物面部表情瞬间捕捉的能力。博物馆还搭建了一个用于布袋木偶演出的戏台,不定期邀请布袋木偶表演者进行现场表演。

        客家土楼营造技艺: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生土夯筑建筑,2011年,客家土楼营造技艺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博物馆在“龙江长歌”展览中专门设置了一个展厅,展示了土楼的内部空间布局。展览通过模型、照片和视频,介绍了不同结构的土楼及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和自然地理环境。南靖县拥有各类土楼一万五千多座,其中大造型方圆土楼一千三百多座,被誉为“土楼王国”。

        漳州窑瓷器:漳州窑瓷器是漳州市博物馆的重要特色展品之一。漳州窑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外销瓷的重要产地。展览展示了从宋元时期到明清时期的各类瓷器,包括单色釉瓷器、青花瓷、五彩瓷等。这些瓷器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还远销海外,蜚声国际。博物馆收藏的漳州窑瓷器数量和质量在海内外首屈一指,是研究漳州陶瓷历史的重要资料。

        漳州市博物馆应用的新科技

        漳州市博物馆在展示和互动中广泛应用了现代科技手段,提升了观众的参观体验。

        智慧服务:漳州市博物馆通过智慧服务系统为观众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博物馆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提供了丰富的资讯服务,包括展览信息、参观指南、最新活动等。观众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微漳博”进行在线预约、导览和互动。小程序中的“导览”功能提供了博物馆三个楼层的微缩图和路线索引,帮助观众轻松找到感兴趣的展览和设施。

        VR水下考古体验:2024年,漳州市博物馆海丝厅经过全新升级,首次对外全面展出漳州圣杯屿元代沉船遗址考古成果。展览中引入了VR水下考古体验游戏,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水下考古的魅力。通过VR技术,观众可以近距离观察水下文物,了解考古队员的工作过程,增强了展览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智能导览机器人:漳州市博物馆配备了智能导览机器人,为观众提供导览服务。机器人不仅可以回答观众的各种问题,还可以引导观众参观展览,节省了大量的人力成本。智能导览机器人的使用不仅提升了博物馆的形象,还提高了观众的参观质量。

        多媒体展示互动:博物馆在各个展厅中广泛使用了多媒体展示互动技术。例如,“碧海云帆”展览中设置了互动触摸屏,观众可以通过触摸屏了解漳州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此外,博物馆还推出了多种互动体验项目,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让观众在参观过程中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

        综上所述,漳州市博物馆不仅是一座展示漳州历史文化的场所,更是一个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通过精心设计的展厅和丰富的特色展品,博物馆生动再现了漳州从史前时期到近现代的历史变迁,展示了漳州在海上丝绸之路、陶瓷艺术、雕塑艺术等方面的卓越成就。同时,博物馆广泛应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了观众的参观体验,使博物馆成为了一个集教育、研究、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场所。未来,漳州市博物馆将继续致力于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播,为推动漳州乃至福建的文化事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