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市博物馆之旅,探寻历史遗迹,传承文化精神
阅读次数:24      时间:2025-05-06 09:04:14

        滕州市博物馆作为展现滕州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的综合性场馆,凭借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丰富多样的馆藏以及先进的展示手段,成为了一处集教育、研究、观赏与体验于一体的文化艺术宝库。本文将深入探讨滕州市博物馆的设计理念、展厅布局、展示技术应用及其营造的独特氛围,带领读者领略这座文化殿堂的非凡魅力。

        一、设计思路

        滕州市博物馆的设计秉承着突出滕州历史文化精髓的理念,旨在打造一个既能展现地域特色,又能兼具现代感与实用性的文化场馆。其设计充分考虑了滕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底蕴,将北辛文化、善国文化、薛国文化等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到建筑外观与内部空间布局之中,使整个博物馆成为了一座物化的历史丰碑。

        建筑外观采用了汉唐风格,古朴而厚重,这种风格不仅彰显了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魅力,更与滕州的历史脉络相契合,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滕州深厚的历史底蕴。内部设计则以历史年代为线,以文化思想为魂,以人物典故为脉,以文物典藏为证,通过合理的空间规划与流线设计,引导观众在参观过程中能够清晰地了解滕州从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北辛文化到近现代的完整历史发展脉络。

        同时,设计还注重与周边环境的和谐共生。博物馆位于龙泉广场东北侧,荆河西岸,是龙泉广场文化建筑群 “一塔六馆” 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周边的自然景观与人文建筑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使观众在参观博物馆之余,还能领略到滕州优美的自然风光与丰富的文化内涵。

        二、展厅布局和功能分区

        滕州市博物馆新馆建筑面积 20487 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五层,框架式结构,展陈开放区域达 8000 余平方米。展厅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包括常规展厅、专题展厅、临时展厅以及各类功能区域,充分满足了不同展览需求和观众的多元化体验。

        常规展厅共有五个,分别是 “文明曙光”“三国五邑”“泱泱汉风”“滕韵绵长”“峥嵘岁月”,这些展厅以滕州的发展为主线,按照时间顺序系统地展示了滕州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风貌与重要历史事件。其中,“文明曙光” 展厅重点介绍了北辛文化时期滕州先民的生活场景与文化成就,通过大量珍贵的文物与复原场景,让观众仿佛穿越时空,回到那遥远的史前时代,感受北辛文化的独特魅力。

        专题展厅则深入挖掘馆藏文物特点,开设了 “赫赫青铜”“镜鉴古今”“陶风瓷韵”“玉蕴华章” 四个特色专题展厅,分别展示了滕州出土的精美青铜器、古代铜镜、陶瓷器以及玉器等文物珍品,使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些文物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与艺术审美价值,领略到滕州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特色与工艺成就。

        此外,博物馆还设有四个临时展厅,用于举办各类临时性展览和主题特展,如 “惟薛有序于斯千年 —— 古薛国历史文化成果展”“家和万事兴 —— 家教家风主题展” 等,丰富了展览内容,为观众带来了更多精彩纷呈的文化体验。

        除了展览区域,滕州市博物馆还配备了功能齐全的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可容纳 300 人的多功能综合性学术报告厅,用于举办学术讲座、文化交流活动等;面积达 300 平方米的 “尚善学堂” 和 “孔子学堂” 两个多功能学堂,为开展各类教育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场所;以及面积 1000 余平方米的综合体验室和文创展示区,观众在此可以参与互动体验项目,购买具有滕州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进一步增强了博物馆的教育与服务功能。

空间-4拷贝.png

        三、展示手段与技术应用

        在展示手段与技术应用方面,滕州市博物馆紧跟时代步伐,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打破了传统博物馆以文物陈列为主的单一展示模式,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场生动鲜活、丰富多彩的文化盛宴。

        为了增强展览的趣味性和参与性,博物馆在多个展厅设置了互动体验项目。例如,在 “陶风瓷韵” 专题展厅,观众可以通过 leap 技术结合触摸屏制作陶器互动游戏,模拟陶器的制作过程,从拉坯造型到上釉烧制,最后还能生成自己的虚拟陶器作品并保存照片;在 “赫赫青铜” 展厅,有金文书写释读互动项目,观众可以在竹简阵列的氛围中,通过操作台进行金文书写,并将自己的作品扫描保存;还有 “汉服虚拟换装” 多媒体互动,观众可以借助虚拟现实技术穿上各式汉服,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并获取体验照片作为纪念。这些互动项目不仅拉近了观众与文物之间的距离,更让观众在寓教于乐中加深了对历史文化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同时,博物馆还广泛运用声光系统和多媒体影像技术对一些重要的历史场景进行复原重现。比如 “北辛文化” 场景,综合运用前景文物及农业耕作、渔猎畜牧、采集场景投影,结合绘画和地面塑形、人物雕塑等展示手段,逼真地再现了北辛人 “围壕而居” 的聚落形态;“文公问政” 场景以宫殿内景为背景制作大型连续场景,地面草席结合前部雕塑人物及仿古家具,使整个场景在视觉上连成一体,生动地展现了滕文公与孟子之间的对话交流;“前掌大车马坑” 场景复原则利用抬高的地面进行真实塑形,按薛国故城形制制作两侧展柜、城墙形制的倾斜展柜,上下使用古城墙的夯土效果,展具以层叠形式对文物进行多层次阵列布置,让观众能够近距离欣赏到商末至西周早期薛国贵族的车马殉葬奇观;“滕县保卫战” 半景结合投影及平面立体化的人物进行展现,运用幻影成像及仿真建筑结合的方式,配合声光电手段,营造出紧张激烈的战斗氛围,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使观众深刻感受到那段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历史。

        此外,滕州市博物馆还积极推进数字化建设,实现了线上、线下展览并驾齐驱。开设了网上数字全息虚拟展示系统,让观众可以通过互联网足不出户就能浏览博物馆的各个展厅,欣赏珍贵文物;增设了语音导览系统,为观众提供详细的展品介绍和讲解服务,增强了参观的自主性和便利性;还安装了温湿度监测和控制系统,有效保障了馆藏文物的保存环境,推进了馆藏文物预防性和数字化保护方案的落实,确保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能够长久地传承下去。

        四、氛围营造

        滕州市博物馆注重氛围营造,通过精心设计的灯光、音效、色彩以及陈列道具等多种元素的有机结合,为观众营造出沉浸式的历史文化氛围。

        在灯光设计方面,根据不同展厅的主题和文物展示需求,运用了多种照明方式和灯具。柔和的灯光既能够突出文物的质感与细节,又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庄重的氛围,使观众能够更加专注地欣赏文物,感受其背后的历史故事。在一些复原场景中,灯光的巧妙运用更是增强了场景的真实感与立体感,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之中。

        音效也是营造氛围的重要手段之一。在 “滕县保卫战” 场景中,逼真的枪炮声、呐喊声等音效配合着声光电演示,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战争的激烈与残酷;而在 “泱泱汉风” 展厅的 “汉服虚拟换装” 区域,则播放着古色古香的汉乐,使观众在体验汉服文化的同时,能够更好地领略汉代文化的韵味与魅力。

        色彩的搭配同样讲究。展厅整体色调以沉稳、古朴的色调为主,如深棕色、灰色等,这些色彩不仅与博物馆的建筑风格相协调,更能体现出历史的厚重感与沧桑感。在一些特定的展示区域,适当加入明亮的色彩作为点缀,如在青铜器展厅中,展柜背景采用深蓝色,与青铜器的青绿色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青铜器的古朴与华美;在玉器展厅,则使用柔和的米白色灯光和淡雅的背景色,衬托出玉器的温润与光泽,使整个展厅氛围更加高雅、精致。

        陈列道具的运用也为氛围营造增色不少。在 “文明曙光” 展厅,展出了大量用于生产生活的真实石器、骨针、陶器等文物,并结合模拟的史前生活场景,如用茅草搭建的小屋、原始的狩猎工具等道具,生动地展现了北辛文化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与社会风貌;在 “三国五邑” 展厅,通过展示古代兵器、盔甲、马匹模型以及三国时期的货币、器具等文物,配合以三国题材的绘画、雕塑等艺术作品,营造出了浓厚的三国文化氛围,让观众仿佛穿越回那个英雄辈出、战火纷飞的三国时代。

        综上所述,滕州市博物馆以其精妙的设计思路、合理的展厅布局和功能分区、先进的展示手段与技术应用以及精心营造的氛围,成为了展现滕州历史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它不仅是观众了解滕州从史前时期到近现代发展历程的重要窗口,更是人们感受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文化殿堂。在这里,观众可以通过欣赏珍贵文物、参与互动体验、聆听历史故事,深入领略滕州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魅力,汲取先辈们的智慧与精神力量,从而增强文化自信,激发爱国情怀,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