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品设计包括内容设计与形式设计。内容设计解决“有什么”的问题,可以表述为“展览选题与主题→总体框架→内容大纲→内容脚本”四个部分,是展厅、展览、展品等的设计细化,也是教育活动的设计细化。形式设计包含外观造型设计、功能与结构设计、选材要求、工艺要求、视觉形象设计(包含色彩、尺寸等)、光环境设计等方面。内容设计与形式设计共同作用,凝结为展品的内在教育价值。
以观众为非正式科学教育对象,展品的教育价值贯穿于展品内容的设计。展品作为展览的重要呈现载体,二者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在内容设计中表现为“展览→展品→展览”。为明确重点展品清单、展品风格与效果等展品内容,内容设计始于对展览、展区选题与主题的确定,终于展品为核心的展览内容方案文本。
为避免展品内容的碎片化、无序化,科技馆展品内容往往围绕某一选题、某一主题进行划分,形成了相应的展区、展厅。选题是策划者从观众需求角度出发,对于展览题材的选择。选题涉及科学技术的知识、成果和应用,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现状及趋势,科学技术与历史、社会、文化艺术的关系。常见的选题包括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等,既涵盖人类科学技术知识领域,也符合国际对提升公民科学素养的科学知识要求。主题则是展品所表达的核心科学思想和科学概念,往往能够将展品串联,实现整体大于个体之和的效果,是科技馆关注展览教育目标和教育功能的体现。依据主题的不同,同一展厅选题往往有多样的展览内容选择。
例如以生命科学为选题,武汉科技馆拥有生命的起源与进化、多彩的生命世界、奇妙的人体等展览主题。选题与主题的确定,以观众的非正式教育需求为出发点,聚焦于观众科学素养的提升,直接作用于展品内容的整体性确立,同时有内涵教育属性,旨在以观众为展品设计对象,实现展品的内容与教育价值的同步构建。选题与主题确定之外,展品的内容设计同样与教育活动同步调,在确定展品故事线以及与故事线相符合的重点展品清单的同时,设计与故事线相一致的教育活动总体方案,最终落实为翔实的展览内容方案文本、教育活动总体规划与推荐方案完整文本。
目前,我国大多数科技馆仍旧存在展教分离的情况,仅有中国科技馆为代表的少数科技馆在建设时能够实现展教同步。中国科技馆理论研究组对中国科技馆开展需求分析、供给研究与形势及特定环境研究,在此基础上凝聚为中国科技馆新馆的理念体系。在中国科技馆理念体系下开展的常设展览设计,明确了“展览设计和相关教育活动设计同步设计,并实现二者有机结合”的基本原则。
展品的形式设计不应仅体现于展品的实用价值,而应着重关注观众的舒适度、色彩心理和活动范围等需求,满足观众自主参观的行为方式、安定感和舒适度,使观众融入展品中,激发观众参观的兴趣,成为科学探究的参与者。
视觉传达设计主要是满足观众的色彩需求,在注重交互体验和交互感受的同时也注重图形和色彩的搭配,产生视觉美学,将展品的教育性更大程度地设计出来。例如在儿童区的展品外形颜色设计应该更加活泼,交互式电子显示屏的互动应该更加符合儿童颜色喜好,不建议使用冷色调或者视觉冲突特别强的颜色。光环境设计也是视觉传达设计的主要部分,不应只是照明采光的功能性设计,而应为展品外形所要表达的主题进行灯光渲染,增强展览效果,成为展品和观众之间信息传递的助推力量,并为开展教育活动做好铺垫。
人体工程学设计主要是满足观众的舒适度需求,从“人体科学”“技术科学”和“环境科学”三者融合角度出发,主要体现为展陈台和说明牌的设计,在参与教育活动或者互动体验环节时,营造观众自身行为的自然性,与操作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科技馆作为公共服务场所,需要接待不同年龄阶段的观众,展陈台和说明牌要根据不同人群进行区分,包含尺寸、高度等要符合人体工程学。如儿童展区展品操作杆的高度应适宜,操作杆要满足儿童一边操作一边观察现象的需求,不应让儿童低头弯腰或者踮起脚尖进行操作。
总之,展品的形式设计应该配合展品内容设计包含的主题表达、展教功能实现和观众的色彩需求;灯光设计需要满足展品的主题渲染,配合展品信息传递和观众体验教育活动功能需求;符合观众的舒适度需求,满足人体工程学的要求,满足实际的教育功能需求。